学名 : Michelia champaca L.
英文名 : Yellow Jade Orchid Tree, Champac
中文名 : 黄兰、黄玉兰、黄缅桂
科名 : 木兰科
本地分布状态 : 外来物种
原产地 | 黄兰原生于中国西藏及云南,同时亦广泛栽培于香港、澳门和中国多个省份如: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东南亚及南亚国家如印度、尼泊尔、缅甸和越南。 |
---|---|
名字由来 | 属名「Michelia」是为了纪念意大利植物学家Pier Antonio Micheli(1679-1737)。种加词「champaca」则源自梵语「चम्पक」(campaka),意为黄兰的花朵。 |
生命力 | 黄兰偏好全日照环境,对涝渍,路边污染物及病虫害具高耐受性。 |
生态 | 常生于200-1600米的海拔常绿阔叶林中,于市区广泛栽培。 |
应用 | 黄兰花朵芳香四溢,枝叶茂密,树形优美,被视为亚洲热带地区出众的观赏树种。其花朵在印度教和佛教被视为宗教祭品。此外,花朵富含精油,故常被加工成香水和护发油。传统阿育吠陀医学(梵语:आयुर्वेद/Āyurveda)会将黄兰树皮浸水,并指示病人饮用浸液来医治发烧,将叶片制成茶饮用后则可缓解扁桃腺炎和咳嗽。花朵和花蕾被认为具防腐能力,可外敷伤口或发炎患处。其木材耐用且轻,故常被用作制造家具及船舶。 黄兰(Michelia champaca)与白兰(Michelia × alba):黄兰和白兰皆属于含笑属。两者皆是公园常见的观赏树种。要区分两者,可从叶柄长度、花和果实三方面入手。黄兰的叶柄长度是白兰的两倍,分别为2-4厘米和1.5-2厘米。顾名思义,黄兰的花朵呈黄色,白兰的花朵则呈白色。由于白兰是杂交种,故较少结出果实,而黄兰则结出具红色种子的聚合果。 |
生长习性 | 常绿乔木。 |
---|---|
高度 | 最高可达10米或以上。 |
茎 | 树干笔直,呈柱状,树皮光滑,呈灰色。芽、幼枝、幼叶和叶柄被淡黄色贴伏毛。 |
叶 | 叶片披针状卵形或披针状长椭圆形,叶背稍被微柔毛,基部宽楔形、楔形或圆形,顶端长渐尖或近尾状;托叶附着在叶柄上,掉落时在枝条上留下托叶环痕。托叶痕长度超过叶柄一半。叶柄长2-4厘米。 |
花 | 花朵芳香,呈淡黄色;花被片倒披针形,雌蕊被毛。 |
果 | 聚合果,下垂,蓇葖果倒卵球状椭球体,具疣状突起。 |
种子 | 种子具皱摺。 |
花期 | 本港6月至7月。 |
果期 | 本港9月至10月。 |
以上学名根据香港植物标本室网页:
https://www.herbarium.gov.hk/sc/hk-plant-database/plant-detail/index.html?pType=species&oID=3434
其他数据库引用的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