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 : Tamarindus indica L.
英文名 : Tamarind
中文名 : 酸豆、酸梅、酸角、罗望子
科名 : 苏木科
本地分布状态 : 外来物种
原产地 | 酸豆原生于非洲,同时亦于香港及部分中国省份,如: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及热带地区广泛栽培。 |
---|---|
名字由来 | 属名「Tamarindus」源自阿拉伯语「tamar」及「Indian」,意思为印度的枣,意指这树种的果实。种加词「indica」指印度。 |
生命力 | 酸豆偏好全日照环境。 |
生态 | 常生于林地和稀树草原,沿河岸或白蚁穴生长。 |
应用 | 酸豆的果实酸甜可口,可鲜食或加工成蜜饯、泡菜、果汁或调味酱料,同时是制作伍斯特酱(或称喼汁)不可或缺的材料,亦可从种仁中提炼食用油。其果实亦可入药,具抗坏血病、促进消化、缓解胃气、喉咙不适之效。其叶片、花和果实皆含特殊酸性物质,与其他带有染料的花混合后可作另一种染料。酸豆抗风能力强,故常被种植于海滨地区。其木材坚硬且重,纹理细致,故被视为建材,用于制作农具、车辆和高级家具。 |
生长习性 | 常绿乔木。 |
---|---|
高度 | 最高可达25米。 |
茎 | 树皮暗灰色,不规则纵裂。 |
叶 | 小叶10至20对,长圆形,基部圆形或偏斜,顶端圆形或凹形,两面皆无毛。 |
花 | 花少,总花梗和花梗被黄绿色微柔毛;小苞片开花前紧包着花蕾;花瓣呈黄色或带有紫红色条纹,倒卵形,叶缘具波状皱摺。 |
果 | 荚果圆柱状,呈褐色,直或弯拱,常不规则地缢缩。 |
种子 | 种子呈褐色,有光泽。 |
花期 | 本港5月至8月。 |
果期 | 本港12月至5月。 |
以上学名根据香港植物标本室网页:
https://herbarium.gov.hk/sc/hk-plant-database/plant-detail/index.html?pType=species&oID=4549
其他数据库引用的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