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 : Thespesia populnea (L.) Sol. ex Corr.
英文名 : Portia Tree
中文名 : 恒春黄槿、伞杨、桐棉、杨叶肖槿
科名 : 锦葵科
本地分布状态 : 原生物种
原产地 | 恒春黄槿原生于香港,在部分中国省份,如:海南、广西、广东、台湾;印支半岛、泰国、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及热带非洲等地区亦有分布。 |
---|---|
名字由来 | 属名「Thespesia」源自希腊词「thespios」,意指其花朵颜色由黄色转为紫色。种加词「populnea」意为与杨属有关或相似。 |
生命力 | 恒春黄槿偏好全日照环境,对干旱和涝渍具高耐受性,对风、污染物和修剪具中等耐受性,亦具高抗病虫害能力。其果实具浮在水上数月而不腐烂的能力,能透过海漂播种。 |
生态 | 常生于海岸边的向阳处或红树林附近。 |
应用 | 恒春黄槿常被栽培作遮荫用途。因其对带盐的海风具耐受性,故是栽种作海岸防风林的理想树种。其果实既能当作染料,又可除蝨。全株味苦、寒,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亦可治疗脑膜炎、痢疾、痔疮、痰湿及疥癣。 |
恒春黄槿(Thespesia populnea)与黄槿(Hibiscus tiliaceus) | 恒春黄槿与黄槿皆属于锦葵科。要区分两者,可从叶片和花萼入手。恒春黄槿和黄槿的叶片皆为卵状心形,但黄槿的叶片较恒春黄槿的叶片圆。恒春黄槿的叶尖较黄槿的叶尖伸长出,叶脉亦较黄槿明显。恒春黄槿的花萼不分裂,黄槿的花萼则分5裂。 |
生长习性 | 常绿小乔木。 |
---|---|
高度 | 最高可达8米。 |
茎 | 小枝粗糙,密被褐色盾形鳞片。 |
叶 | 托叶线状披针形;叶柄具鳞片;叶片卵状心形至三角形,基部截形至心形,顶端长尾形,叶缘全缘,叶面无毛,叶背被稀疏鳞片。 |
花 | 花单生于叶腋;花梗密被鳞片;花萼杯状,顶端截形,具五齿;花冠钟形,黄色,内面基部具紫色斑块。 |
果 | 蒴果球形至梨形,稍肉质。 |
种子 | 种子三角状卵球形,具条纹,被柔毛或无毛。 |
花期 | 本港全年可见。 |
以上学名根据香港植物标本室网页:
https://herbarium.gov.hk/sc/hk-plant-database/plant-detail/index.html?pType=species&oID=4055
其他数据库引用的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