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 : Camellia crapnelliana Tutcher
英文名 : Crapnell's Camellia
中文名 : 红皮糙果茶、克氏茶、多苞糙果茶
科名 : 山茶科
本地分布状态 : 原生物种
原产地 | 红皮糙果茶原生于香港,在部分中国省份,如:广东、广西南部、福建、江西及浙江南部亦有分布。 |
---|---|
名字由来 | 属名「Camellia」是为了纪念17世纪摩拉维亚耶稣会传教士及博物学家Georg Josef Kamel (1661-1706)。学名中的「Tutcher」 标明发表该学名的命名者。红皮糙果茶由前林务监督Tutcher在香港岛柏架山首次发现,并于1903年采集了该种的模式标本。红皮糙果茶被列入《香港稀有及珍贵植物》并评为易危 (VU)。此树种亦已被列入香港法例第96章《林区及郊区条例》。此外,此树种已纪录至《中国植物红皮书》。 |
生命力 | 红皮糙果茶偏好半阴暗环境及排水良好的土壤。 |
生态 | 常生于低山林或100-500米的森林中,亦广泛种植于公园内。 |
应用 | 红皮糙果茶的种子可炼取油,据称油质比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好,50公斤的种子可榨取10公斤茶油。 |
山茶科 |
红皮糙果茶(Camellia crapnelliana) 与糙果茶(Camellia furfuracea):红皮糙果茶和糙果茶皆属于山茶属。要区分两者,可从树皮颜色、叶片质地、花朵及果实大小入手。红皮糙果茶的树皮呈红棕色,糙果茶的树皮呈灰棕色。红皮糙果茶的叶片革质,糙果茶的叶片革质。红皮糙果茶的花朵直径达6-10厘米,糙果茶的花朵直径只有2-3.5厘米。红皮糙果茶的果实直径达5-10厘米,糙果茶的果实直径只有2.5-4厘米。 |
生长习性 | 灌木或小乔木。 |
---|---|
高度 | 最高可达10米。 |
茎 | 枝条红棕色,无毛。 |
叶 | 叶柄无毛;叶片革质,椭圆形至椭圆形,中脉于叶背凸起,基部楔形至宽楔形,顶端骤尖及具钝尖,叶缘具细齿状,侧脉于叶背凸起。 |
花 | 花腋生或近顶生,单生或成对,近无柄;小苞片及萼片宿存,近圆形,背面被黄棕色短绒毛;花瓣白色,倒卵形至倒卵状长圆形,先端圆至微凹;雄蕊众多,花丝无毛,外轮花丝与花瓣合生,密被绒毛。 |
果 | 蒴果灰棕色,球体,果皮木质,具软鳞片,成熟后开裂成3至5瓣,3至5室,每室具3至5粒种子。 |
种子 | 种子褐色,半球形,无毛。 |
花期 | 本港12月至1月。 |
果期 | 本港9月至10月。 |
以上学名根据香港植物标本室网页:
https://herbarium.gov.hk/sc/hk-plant-database/plant-detail/index.html?pType=species&oID=7146
https://www.herbarium.gov.hk/en/hk-plant-database/plant-detail/index.html?pType=species&oID=7152
其他数据库引用的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