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 Michelia champaca L.
英文名 : Yellow Jade Orchid Tree, Champac
中文名 : 黃蘭、黃玉蘭、黃緬桂
科名 : 木蘭科
本地分布狀態 : 外來物種
原產地 | 黃蘭原生於中國西藏及雲南,同時亦廣泛栽培於香港、澳門和中國多個省份如: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和台灣;東南亞及南亞國家如印度、尼泊爾、緬甸和越南。 |
---|---|
名字由來 | 屬名「Michelia」是為了紀念意大利植物學家Pier Antonio Micheli(1679-1737)。種加詞「champaca」則源自梵語「चम्पक」(campaka),意為黃蘭的花朵。 |
生命力 | 黃蘭偏好全日照環境,對澇漬,路邊污染物及病蟲害具高耐受性。 |
生態 | 常生於200-1600米的海拔常綠闊葉林中,於市區廣泛栽培。 |
應用 | 黃蘭花朵芳香四溢,枝葉茂密,樹形優美,被視為亞洲熱帶地區出眾的觀賞樹種。其花朵在印度教和佛教被視為宗教祭品。此外,花朵富含精油,故常被加工成香水和護髮油。傳統阿育吠陀醫學(梵語:आयुर्वेद/Āyurveda)會將黃蘭樹皮浸水,並指示病人飲用浸液來醫治發燒,將葉片製成茶飲用後則可緩解扁桃腺炎和咳嗽。花朵和花蕾被認為具防腐能力,可外敷傷口或發炎患處。其木材耐用且輕,故常被用作製造家具及船舶。 黃蘭(Michelia champaca)與白蘭(Michelia × alba):黃蘭和白蘭皆屬於含笑屬。兩者皆是公園常見的觀賞樹種。要區分兩者,可從葉柄長度、花和果實三方面入手。黃蘭的葉柄長度是白蘭的兩倍,分別為2-4厘米和1.5-2厘米。顧名思義,黃蘭的花朵呈黃色,白蘭的花朵則呈白色。由於白蘭是雜交種,故較少結出果實,而黃蘭則結出具紅色種子的聚合果。 |
生長習性 | 常綠喬木。 |
---|---|
高度 | 最高可達10米或以上。 |
莖 | 樹幹筆直,呈柱狀,樹皮光滑,呈灰色。芽、幼枝、幼葉和葉柄被淡黃色貼伏毛。 |
葉 | 葉片披針狀卵形或披針狀長橢圓形,葉背稍被微柔毛,基部寬楔形、楔形或圓形,頂端長漸尖或近尾狀;托葉附著在葉柄上,掉落時在枝條上留下托葉環痕。托葉痕長度超過葉柄一半。葉柄長2-4厘米。 |
花 | 花朵芳香,呈淡黃色;花被片倒披針形,雌蕊被毛。 |
果 | 聚合果,下垂,蓇葖果倒卵球狀橢球體,具疣狀突起。 |
種子 | 種子具皺摺。 |
花期 | 本港6月至7月。 |
果期 | 本港9月至10月。 |
以上學名根據香港植物標本室網頁:
https://www.herbarium.gov.hk/tc/hk-plant-database/plant-detail/index.html?pType=species&oID=3434
其他數據庫引用的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