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樹

學名 : Samanea saman (Jacq.) Merr.
英文名 : Rain Tree, Pukul Lima, Cow Tamarind, Hujan-Hujan, East Indian Walnut, Monkey-pod, Saman
中文名 : 雨樹
科名 : 含羞草科
本地分布狀態 : 外來物種

植物趣聞

原產地 雨樹原生於南美洲熱帶北部。
名字由來 屬名「Samanea」及種加詞「saman」源自委內瑞拉北部稱呼此樹的西班牙名稱「zaman」(意為「含羞草樹」)的語言謬誤。 由於此樹的葉片會於下雨前合上,故亦被稱為雨樹。相傳委內瑞拉政治領袖兼陸軍將領——Simón Bolívar(音譯為西蒙·玻利瓦爾)(1783-1830年)曾領導五個拉丁美洲國家——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秘魯、厄瓜多爾和玻利維亞擺脫西班牙君主制統治並獨立。玻利瓦爾和他的整支解放軍駐紮在委內瑞拉的中部城市馬拉凱附近一棵龐大的雨樹下。當地人稱這棵樹為「saman de guerra」,在西班牙葡萄牙語中翻譯為「雨樹戰爭」。
生命力 雨樹偏好全日照環境,對澇積土壤具耐受性。
生態 常生於美洲熱帶的乾燥森林和疏林草原。
應用 雨樹豆莢的果肉黏稠、甜美、具甘草味,可鮮食或加工成檸檬類飲料。雨樹的木材耐用,是製作工藝品、家具、船舶、雕刻品(如傳統夏威夷提基像)和鑲板的首選木材。在中美洲,樹幹部分會被加工成牛車車輪。其木材亦被用於製造紙張、優質木炭和木柴。其果實具有藥用價值。咀嚼其種子可緩解喉嚨痛。把其新鮮葉片和內樹皮的浸泡液作為茶飲用可用於治療腹瀉。浸熱水浴時加入經蒸煮的雨樹樹皮或樹根可以治療胃癌。有報告指出,其葉片萃取物可抑制引起不同類型肺結核的細菌。

辨認特徵

生長習性 落葉喬木,呈對稱傘形。
高度 最高可達10-25米。
呈對稱傘形,分枝多,呈暗褐色,縱裂隨年齡增長增多,長條狀剝落。小枝被微柔毛至絨毛。
葉片互生,二回羽狀複葉,羽片及葉片間的連接處具腺體;小葉3-8對,不對稱長圓形,葉背被柔毛,葉面具光澤,基部半圓形,半截形,頂端圓形或鈍形,有時微缺和具小短尖;小葉在傍晚和陰天時摺合。
花萼漏斗狀;花冠呈紅色或黃紅色;雄蕊基部白色,頂端呈紫色,雄蕊管較花冠筒短。中心花無梗;雄蕊管較花冠長。具微香,能吸引蜜蜂。
豆莢呈黑色,長圓形,扁平,縫線增厚,種子間具隔膜,含有大量暗褐色種子嵌入黏稠、氣味香甜的棕黑色果肉中。
種子 種子呈褐色,橢球體形。
花期 本港8月至9月。
備註

以上學名根據香港植物標本室網頁:

https://herbarium.gov.hk/tc/hk-plant-database/plant-detail/index.html?pType=species&oID=9003

 

其他數據庫引用的學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