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棕

學名 : Elaeis guineensis Jacq.
英文名 : African Oil Palm, Oil Palm
中文名 : 油棕
科名 : 棕櫚科
本地分布狀態 : 外來物種

植物趣聞

原產地 油棕原生於剛果、幾內亞、尼日利亞及烏干達等非洲國家。
名字由來 屬名「Elaeis」為希臘語,意指油。種加詞「guineensis」則源自其原產地鄰近幾內亞灣。
應用

正如其名,細小的油棕果實內蘊含極其豐富的油脂。油棕油分為兩種,取決於榨取的部分。榨取至中果皮的油脂為「棕櫚油」。與大豆和玉米等其他作物相比,油棕能提供更高的產量(約5.5噸每公頃)、較高經濟價值以及更耐用的油。這些「棕櫚油」主要用作生物柴油和生物燃料,比起一般化石燃料更環保。至於由油棕種子提煉而成的油則為「棕櫚仁油」。這可加工成人造牛油等奶類製品,也可作為糖果、餅乾的原料。「棕櫚油」和「棕櫚仁油」皆可食用,亦是非洲當地人民的主要食材,為他們提供充足的營養,防止乾燥脫皮,擺脫皮膚病的困擾。

印尼和馬來西亞的棕櫚油產量佔據全球的一半,年收益超過十億美元。在如此可觀的棕櫚油產量和全球需求下,種植油棕的產業發展將難以受控。值得一提的是,通常油棕適合種植於溫暖、陽光充沛和雨量充足的熱帶氣候地區。這些地區通常具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毫無疑問,為了開墾油棕種植園地,大規模伐木超乎你想像。雖然秘魯的棕櫚油產業相對較低,約有六成的土地皆為秘魯亞馬遜流域附近,那裏集中豐富物種及大量生態區。由2007年至2013年期間,由於秘魯棕櫚油業務急劇擴展,伐林數量增加了 11%。濫伐林木是一場災難性、人類難以察覺的植物大屠殺,是一場無法逆轉的人為災難。森林資源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珍貴、巨大的財富,很遺憾,我們正捨棄著它們,而並非捧在手心中細心呵護。

辨認特徵

生長習性 單一主莖棕櫚。
高度 最高可達10米或以上。
樹幹灰色,圓柱狀,枯葉葉柄宿存於樹幹,葉柄脫落後有葉柄痕。
葉片羽狀全裂,簇生於莖頂。頂端下垂,葉片裂成100至150對,基部小葉退化成尖刺狀。葉柄被黃色絨毛。
雌雄同株,單性花。花序腋生,雄性花序為指狀穗狀花序,花朵眾多。雌性花序則為穗狀花序,柱頭三裂。
眾多核果,卵球狀長橢圓形,具宿存三裂柱頭,成熟時轉為橙紅色。
花期 不詳。
果期 不詳。
備註

以上學名根據世界植物線上網頁:
https://powo.science.kew.org/taxon/urn:lsid:ipni.org:names:666802-1

其他數據庫引用的學名
―《GBIF》: Elaeis guineensis Jacq.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