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果榕, 優曇華

學名 : Ficus racemosa L.
英文名 : Cluster Fig, Gular Fig, Country Fig, Udumbara
中文名 : 聚果榕, 優曇華
科名 : 桑科
本地分布狀態 : 外來物種

植物趣聞

原產地 聚果榕原生於亞洲東南部、印度和澳洲。
名字由來

俗名「Cluster Fig」及種加詞「racemosa」意指聚果榕的榕果常以總狀花序簇生於小枝上。

聚果榕的花序為隱頭花序,其花朵匿藏在增大的複合花托內。古人對聚果榕的生殖生物學的認知不足,或存在誤解,他們認為聚果榕的花期曇花一現,因此將此樹命名為「優曇華」。優曇華(梵語:उडुम्बर)是一種開花植物,記載在佛教最具代表性的經文《法華文句》中:此花每隔3000年才會開花。唐代的《一切經音義》亦有描述這樹種:其果實大小可辨,開花隱蔽。
應用 與其他榕屬植物相比,聚果榕在香港較少種植。然而,聚果榕廣泛分佈在印度的森林和發展用地。其葉片、果實和根部具藥效,故常被當地人採摘。根部可用於治療糖尿病和痢疾。樹皮可以紓緩泌尿和皮膚疾病。葉片萃取物具有抗炎效用,可以緩解由組織胺和血清素引起的綜合症。
青果榕(F. variegata)與聚果榕

青果榕與聚果榕在樹形上完全一致,它們的果實皆簇生於小枝上。要區分兩者,可從樹皮和葉形入手。

聚果榕的樹皮經常裂開成薄片狀,而青果榕樹皮光滑,甚少裂開或呈薄片裂開。聚果榕的葉片呈橢圓狀倒卵形,基部楔形至鈍形,而青果榕的葉片則呈寬卵形至卵狀橢圓形,基部圓形至淺心形。

辨認特徵

生長習性 常綠或落葉喬木。
高度 最高可達30米。
成熟時具板根,沒有氣根。
樹皮灰棕色,光滑,經常裂開成薄片狀。
托葉卵狀披針形,被短柔毛。單葉互生,幼時被白色柔毛。葉片革質,橢圓狀倒卵形、橢圓形或狹橢圓形,基部楔形至鈍形,頂端漸尖至鈍形,葉緣全緣,葉面呈暗綠色,葉背呈淡綠色。
隱頭花序,梨形,聚生於老莖的小枝上。雌雄同株。
隱頭果,成熟時轉為紅橙色。
花期 不詳。
果期 不詳。
備註

以上學名根據世界植物線上網頁:
https://powo.science.kew.org/taxon/urn:lsid:ipni.org:names:853540-1 

其他數據庫引用的學名
―《中國植物誌》:Ficus racemosa Linnaeus
―《GBIF》:Ficus racemosa L.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