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椰子

學名 : Hyophorbe verschaffeltii (W.Bull ex J.Dix) H.Wendl
英文名 : Spindle Palm, Palmiste Marron
中文名 : 棍棒椰子
科名 : 棕櫚科
本地分布狀態 : 外來物種

植物趣聞

原產地 棍棒椰子是印度洋上一個偏遠小島——羅德里格斯島的特有種。「馬斯克林群島」包括羅德里格斯島、毛里求斯、留尼旺和眾多的火山遺跡。
生態

酒瓶椰屬是個單系屬,囊括5個物種,而且都是馬斯克林群島的特有種。棍棒椰子因其出色外觀而在全球範圍內被廣泛培植。儘管酒瓶椰屬的數量在世界各地急劇增加,它們的野生種群數量卻受到嚴重威脅,例如野生的棍棒椰子目前僅存於羅德里格斯島。野生棍棒椰子於過去的150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巨變,從早期描述的羅德里格斯島遍布豐富的野生棍棒椰子(Balfour, 1879),到現時野生棍棒椰子數量減少至剩餘19株(IUCN, 2021)。目前,棍棒椰子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被評為極危物種。您可能感到疑惑,這些年來該島嶼和島上的棍棒椰子究竟經歷了甚麼災難性事件?

時光倒流回到幾個世紀前,16世紀時阿拉伯和葡萄牙的水手首次登陸馬斯克林群島,很快便有不同開墾者接踵而至居住。開墾者登陸島嶼後,他們焚燒森林和砍伐木材以滿足對資源的需求,並引入野化動物,如山羊和兔子至島嶼。這些不速之客踐踏了島上的土地,並覓食了包括棍棒椰子葉在內的植物,無可避免地將酒瓶椰子(Hyophorbe lagenicaulis)推向了滅絕的邊緣。這如一個響鐘敲響了眾人對保育工作的覺悟。20世紀末,島上的山羊和兔子終被滅絕。這種短期的做法有效地復育了部分物種,例如酒瓶椰子(Hyophorbe lagenicaulis),但是野生棍棒椰子的數量仍在下降。保育生物學家目前正鍥而不捨地在羅德里格斯島種植大量棍棒椰子以恢復其種群數量。我們冀望他們奮鬥的努力能夠將這悲慘現象轉化為成功保育的故事,流傳後世。
名字由來 屬名「Hyophorbe」是由「hyo」和「phorb」組成的希臘語混合字,分別意指「豬」和「飼料」,暗指棍棒椰子可用作飼料餵豬。為了紀念比利時園藝家——Ambroise Verschaffelt(音譯為安布魯瓦茲·維沙菲爾特)(1825-1886),他生前痴迷於比利時的棕櫚苗圃,故取其名並為此種加詞為「verschaffeltii」。因其樹幹粗壯如紡錘,故又俗稱為「Spindle Palm」。
棍棒椰子與酒瓶椰子 儘管棍棒椰子與酒瓶椰子具有相似的特徵,但可透過它們的樹身大小和樹幹外觀明確無誤地區分兩者。棍棒椰子較高,最高可達9米,而酒瓶椰子一般約高3米。此外,棍棒椰子的樹幹具明顯環狀葉痕,而酒瓶椰子的樹幹則具環狀葉痕及縱裂。

辨認特徵

生長習性 常綠喬木。
高度 可達9米。
樹幹灰色,光滑,從基部向中部逐漸加寬,於冠莖處變窄,具明顯密集葉痕。
羽狀全裂,簇生於莖部頂端,羽片50-70對,互生。葉柄基部簇生成冠鞘。羽片狹披針形,重疊,頂端漸尖,基部截形。
雌雄同株,雄花和雌花簇生在不同花序上。大型穗狀花序,多分枝,從冠鞘基部長出。花朵芳香,呈乳黃色至橙紅色。花序梗於先出葉脫落後具明顯葉痕。
核果,木質,近球體,開裂。
花期 不詳。
果期 不詳。
備註

以上學名根據世界植物線上網頁:https://powo.science.kew.org/taxon/urn:lsid:ipni.org:names:667456-1

其他數據庫引用的學名
― 《GBIF》:Hyophorbe verschaffeltii H.Wendl.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