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 Camellia crapnelliana Tutcher
英文名 : Crapnell's Camellia
中文名 : 紅皮糙果茶、克氏茶、多苞糙果茶
科名 : 山茶科
本地分布狀態 : 原生物種
原產地 | 紅皮糙果茶原生於香港,在部分中國省份,如:廣東、廣西南部、福建、江西及浙江南部亦有分布。 |
---|---|
名字由來 | 屬名「Camellia」是為了紀念17世紀摩拉維亞耶穌會傳教士及博物學家Georg Josef Kamel (1661-1706)。學名中的「Tutcher」 標明發表該學名的命名者。紅皮糙果茶由前林務監督Tutcher在香港島柏架山首次發現,並於1903年採集了該種的模式標本。紅皮糙果茶被列入《香港稀有及珍貴植物》並評為易危 (VU)。此樹種亦已被列入香港法例第96章《林區及郊區條例》。此外,此樹種已紀錄至《中國植物紅皮書》。 |
生命力 | 紅皮糙果茶偏好半陰暗環境及排水良好的土壤。 |
生態 | 常生於低山林或100-500米的森林中,亦廣泛種植於公園內。 |
應用 | 紅皮糙果茶的種子可煉取油,據稱油質比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好,50公斤的種子可榨取10公斤茶油。 |
山茶科 |
紅皮糙果茶(Camellia crapnelliana) 與糙果茶(Camellia furfuracea):紅皮糙果茶和糙果茶皆屬於山茶屬。要區分兩者,可從樹皮顏色、葉片質地、花朵及果實大小入手。紅皮糙果茶的樹皮呈紅棕色,糙果茶的樹皮呈灰棕色。紅皮糙果茶的葉片革質,糙果茶的葉片革質。紅皮糙果茶的花朵直徑達6-10厘米,糙果茶的花朵直徑只有2-3.5厘米。紅皮糙果茶的果實直徑達5-10厘米,糙果茶的果實直徑只有2.5-4厘米。 |
生長習性 | 灌木或小喬木。 |
---|---|
高度 | 最高可達10米。 |
莖 | 枝條紅棕色,無毛。 |
葉 | 葉柄無毛;葉片革質,橢圓形至橢圓形,中脈於葉背凸起,基部楔形至寬楔形,頂端驟尖及具鈍尖,葉緣具細齒狀,側脈於葉背凸起。 |
花 | 花腋生或近頂生,單生或成對,近無柄;小苞片及萼片宿存,近圓形,背面被黃棕色短絨毛;花瓣白色,倒卵形至倒卵狀長圓形,先端圓至微凹;雄蕊眾多,花絲無毛,外輪花絲與花瓣合生,密被絨毛。 |
果 | 蒴果灰棕色,球體,果皮木質,具軟鱗片,成熟後開裂成3至5瓣,3至5室,每室具3至5粒種子。 |
種子 | 種子褐色,半球形,無毛。 |
花期 | 本港12月至1月。 |
果期 | 本港9月至10月。 |
以上學名根據香港植物標本室網頁:
https://herbarium.gov.hk/tc/hk-plant-database/plant-detail/index.html?pType=species&oID=7146
https://www.herbarium.gov.hk/en/hk-plant-database/plant-detail/index.html?pType=species&oID=7152
其他數據庫引用的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