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 Camellia japonica L.
英文名 : Japanese Camellia, Camellia
中文名 : 山茶、洋茶、茶花、晚山茶、耐冬、山椿、藪春、曼佗羅、野山茶
科名 : 山茶科
本地分布狀態 : 外來物種
原產地 | 山茶原生於日本南部和南韓;在部分中國省份,如:四川、江西、山東、浙江東部和台灣亦有分布。 |
---|---|
名字由來 | 屬名「Camellia」是為了紀念17世紀摩拉維亞耶穌會傳教士及博物學家Georg Joseph Kamel (1661-1706)。種加詞「japonica」含有「日本的」或來自日本的意思。 |
生命力 | 山茶偏好半陰暗環境、酸鹼值呈中性至酸性及排水良好的土壤。 |
生態 | 常生於300-1100米的森林中,亦廣泛種植於花園。 |
應用 | 山茶傳統上用於製成茶葉和精油,並在世界各地廣泛栽培作觀賞植物。目前已知山茶具有超過23,000種栽培種。花色主要分為紅色、淡紅色或白色,多為重瓣。此外,大量研究證實,山茶不同部位的萃取物具有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生物活性。 |
山茶科 |
山茶(Camellia japonica) 與香港茶(Camellia hongkongensis):山茶和香港茶皆屬於山茶屬。要區分兩者,可從枝條和花絲入手。山茶的枝條呈灰棕色,香港茶的枝條則呈紅棕色。山茶的花絲呈白色,香港茶的花絲則呈紅色。 |
生長習性 | 灌木或小喬木。 |
---|---|
高度 | 最高可達9米。 |
莖 | 枝條及幼枝灰棕色,無毛。 |
葉 | 葉柄無毛或正面被短柔毛;葉片革質,長橢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基部楔形至寬楔形,葉緣具細鋸齒,頂端短漸尖或急尖,中脈呈黃綠色,厚,於兩面凸起,側脈每邊7-8條。 |
花 | 花腋生或近頂生,單生或成對,近無柄;花瓣呈玫紅色或白色,背面具絲狀短柔毛;雄蕊眾多。 |
果 | 蒴果球形,3室,每室具1-2粒種子;果皮乾燥時厚實,木質。 |
種子 | 種子褐色,半球形至球形,無毛。 |
花期 | 本港1月至3月。 |
果期 | 本港9月至10月。 |
以上學名根據香港植物標本室網頁:
https://www.herbarium.gov.hk/tc/hk-plant-database/plant-detail/index.html?pType=species&oID=7155
其他數據庫引用的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