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2國際城市林務研討會
主辦機構:發展局

講者

English | Simplify Chinese/简体 | 主頁 | 節目 | 實地考察 | 展覽廳 | 媒體 | 合辦機構及支持機構 | 私隱政策 | 聲明 | 非文字版網頁 |

Mr Matthias BRAUBACH
世界衞生組織歐洲環境與健康中心技術主任

Matthias Braubach (MPH/MSc)為城市地理學家和環境健康專家。他在世界衞生組織(世衞)歐洲區域辦事處的歐洲環境與健康中心擔任城市健康與公平技術主任。他的工作重點是應對城市環境風險對健康的影響,聚焦於把環境健康納入城市規劃的考慮因素之列、城市自然生態對健康的好處,以及環境風險及效益在城市人口之間的分布不均。他曾編輯及參與撰寫多份世衞報告及學術著作,並參與多項歐盟有關城市環境、公平及健康的項目。
Professor Timothy BEATLEY
維珍尼亞大學建築學院的Teresa Heinz可持續社區教授

Timothy Beatley是維珍尼亞大學建築學院的Teresa Heinz可持續社區教授,已在該大學任教30年。Beatley撰寫或與他人合著的著作超過20本,包括《綠色都市生活:向歐洲城市學習》(Green Urbanism: Learning from European Cities)、Native to Nowhere: Sustaining Home and Community in a Global Age,以及《生命親和城市:把自然融入城市設計及規劃》( Biophilic Cities: Integrating Nature Into Urban Design and Planning)。 他是維珍尼亞大學「生命親和城市計劃」(http://biophiliccities.org/)的總監,亦是該大學建築學院設計與健康中心的創辦人之一。
俞孔堅教授
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教授
土人設計創辦人及首席設計師

浙江金華人,1995年獲哈佛大學博士,1997年回國創辦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並擔任首任院長,創辦了土人設計(Turenscape)並任首席設計師,創辦了《景觀設計學報》並任主編。為中國城科會副理事長,景觀學與美麗中國專業委員會主任,全國海綿城市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住建部人居環境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他把城市與景觀設計作為"生存的藝術",倡導"大腳美學,"以及"天地-人-神"和諧的"土人理念,"倡導生態優先的國土空間規劃途徑和海綿城市及海綿國土理念,提出通過構建生態基礎設施來綜合解決城鄉生態與環境問題。在全國200多個城市和10多個國家主持實施500多項工程。獲31個國際專業領域權威獎項,大量建成項目以生態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享譽國際,曾14度獲全美景觀設計獎,5次世界建築節全球最佳景觀獎,3次獲國際建築獎,2次美國建築獎,並獲ULI國際城市土地學會全球傑出獎和中國第十屆中國美展金獎等國內外重要獎項,有20多個作品被收入歐美大學專業教材。獲中組部和國務院僑辦等聯合授予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及首屆華僑華人專業人士傑出創業獎。
陳豔博士
香港大學地理系副教授

陳艷博士,香港大學地理系副教授,香港大學中國發展國際研究中心主任。

現任城市綠地設計和管理領域頂尖國際期刊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主編,國際林業研究組織城市森林單元協調員,以及中國林學會城市森林分會理事會成員。

她是國際城市林業和生態環境經濟領域的知名學者,學術研究涵蓋城市林業與城市生態,城市河流修復,城市環境和可持續規劃,城市景觀設計的環境外部性、城市環境管理和環境政策等多個跨學科及交叉學科領域。她從全球氣候變化的應對戰略角度,首次將城市綠地納入城市生態系統碳循環的經濟學分析,並提出城市森林在氣候變化下的適應性規劃,以實現生態宜居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Professor Francesco FERRINI
佛羅倫斯大學農業、食品、環境及林業系正教授

Francesco Ferrini教授為佛羅倫斯大學(意大利)農業、食品、環境及林業系正教授。他在2015至2020年間擔任佛羅倫斯大學農業學院院長,並自2021年7月1日起擔任大學教務議會委員及皮斯托亞植物苗圃主席。

他自1990年起在經審閱的國際學術期刊及全國性學術期刊,以意大利文及英文發表超過340篇科學及技術論文(102 篇獲Scopus編入索引,影響指數 26;265 篇獲Google學術搜尋編入索引,影響指數 32),並在多個國際及國家會議主持超過200場講座。他一直致力從事植物苗圃學及城市樹藝方面的研究及發展工作,與世界各地的研究員及承辦商持續合作,於2009年獲頒授Fabio Rizzi Award。2010年,他榮獲International L.C. Chadwick Award for Arboricultural Research Recipient。L.C. Chadwick award 旨在表揚從事樹藝研究的得獎者,肯定他們為樹藝工作提供寶貴資料所作出的重大貢獻。

2019年,他獲國際樹木學會頒授最高榮譽Award of Merit。這項榮譽旨在表彰得獎者在職業生涯中表現卓越,致力完善樹藝工作的原則、理念及作業方式,殊堪嘉許。他自2010年起為意大利大學研究部擔任農糧界相關項目的科學專家顧問。2016年,他擔任歐洲聯盟、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國家聯合創新及研究網絡科學專家委員會委員,負責專題1「生態系統為本的適應及應變措施」研究工作。
Dr Sara BARRON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城市林務講師

Sara Barron為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城市林務講師,重點研究如何可重塑市區和近郊的園境,從而在森林健康與各種協同效益之間取得平衡。Sara從事園境建築、城市設計及城市林務多年,工作範疇跨越多個學科。她持有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園境建築學位,專長是大規模可持續社區規劃,以及氣候變化研究項目。Sara最近出任墨爾本大學伯恩利分校(Burnley Campus)的城市園藝講師一職。
Dr Linda CHALKER-SCOTT
華盛頓州立大學校外推廣部城市園藝家及園藝學系副教授

Linda Chalker-Scott 博士持有俄勒崗州立大學哲學博士(園藝)學位,是國際樹木學會註冊樹藝師及美國顧問樹藝師學會(ASCA)顧問樹藝師。她在華盛頓州立大學擔任校外推廣部城市園藝家及園藝學系教授,並在華盛頓大學擔任兩個禮任副教授教席。她從事植物及泥土應用科學研究,在科學文章及大學校外推廣部便覽發表結果。2020年,她獲委任為《西部樹藝師》雜誌的新任編輯。

Linda也是以下五部書的得獎作者,包括關於破解園藝迷思的《明智的園丁》(2008年)及《明智的園丁載譽歸來》(2010年)(華盛頓大學出版社)、《可持續發展的園境及花園:良好科學 – 實際應用》(2009年)( GFG Publishing, Inc.),以及《植物如何運作:促使植物做出令人意想不到事情的科學原理》(2015年)(Timber Press)。她推出的最新書籍為Art Kruckeberg《西北太平洋土生植物園藝學》的最新修訂版(2019年)(華盛頓大學出版社),該書自出版以來已贏得數個國際奬項。

2018年,Linda主持由The Great Courses製作的《園藝科學》視像系列。她也是「園藝教授」的其中一員,「園藝教授」是一羣學術同儕,他們通過網誌及Facebook專頁寓教於樂。Linda對以科學為本的資訊所作出的教育貢獻獲得「國際園藝交流員」(Garden Communicators International)、「全國縣級農業代理人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unty Agricultural Agents)及「國際樹藝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Arboriculture)等多個團體的肯定。
董慧博士
深圳市中國科學院仙湖植物園植物研究中心主管

董慧,博士,正高級工程師,2009年畢業中國農業大學,獲博士學位,2007年-2008年曾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前往加拿大圭爾夫大學(University of Guelph)從事為期一年的學術訪問。現任深圳市中國科學院仙湖植物園植物研究中心主管、深圳市南亞熱帶植物多樣性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結合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的專業基礎優勢,長期從事園林植物園病蟲害防控和城市生物多樣性研究。參加工作以來,先後主持完成科研項目9項(其中省部級6項),發表研究論文22篇(其中SCI刊源13篇),出版專著6部(其中3部獲國家級出版基金資助),發現昆蟲新種48個。同時,積極推動社會資源參與科普教育,提升青少年科技素養,以講座、展覽和野外調查等多種形式開展了"國際數蝶日""築夢仙湖"青少年研學夏令營、"蜜蜂與城市環境"等科學傳播活動。2020年12月在首屆深圳工程師優秀科技人才評選中被認定為"優秀工程師",2019年12月獲深圳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8年獲中國植物學會頒發"IBC貢獻獎"。
黃頌誼女士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園藝園林學院、園林正高級工程師、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科學傳播專家及ISA註冊樹藝師

園林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註冊建造師、ISA註冊樹藝師,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科學傳播專家。華南理工大學土木水利(風景園林方向)博士生。曾為澳門市政署、澳門大學、廣州市、廈門市、江門市、珠海市、湛江市等多地園林技術人員講授樹木修剪、搶險及風險評估技術。主要從事風景園林工程與技術,園林植物開發與應用研究。近年來,主持並參與多項生態園林相關的研究專案:廣州市三種行道樹倒伏危險度評價體系、美麗異木棉種質資源鑒定與花期調控、風鈴木類植物種質鑒定等,在城市園林植物的安全性及觀賞性的應用層面進行了更符切華南地區特性的研究。主持編寫《華南地區常見園林植物識別與應用》(喬木卷、灌木與藤本卷)、《廣州市城市防風專項規劃‧城市綠化專題》、《廣州市城市道路綠化樹木處理技術指引》、《珠海市道路綠化樹木修剪指引》等標準或指引。
姜斌博士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園境建築學部副教授

姜斌是香港大學建築學系的副教授(終身教授),香港大學城市環境與健康虛擬現實實驗室主任,美國風景園林教育學會(CELA)研究與方法類聯合主席。他是 "健康城市與健康景觀"運動的倡導者之一。他擁有伊利諾伊大學的博士學位,具有城市規劃設計、風景園林(景觀設計)、和環境行為心理學的多元背景。姜斌的專業知識包括建成環境與城市景觀對人類健康和福祉的影響,環境正義與安全, 以及社區的景觀賦權、當代景觀設計等。

姜斌主持和合作的研究及設計項目受到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香港政府研究基金、中國地方政府、高校等資助。他在諸多頂級國際級期刊和國家級期刊發表了30餘篇科學論文,在國際會議上發表了30餘篇研究摘要。根據Google Scholar學者數據庫,姜斌是全球風景園林(景觀設計)領域引用量排名第49位的學者。

他的工作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新聞(US News), 美國國家森林局(US Forest Service)、多倫多公共衛生部、美國風景園林(景觀設計)設計師協會(ASLA)引用或報導。他的研究工作已被全球主要新聞媒體報道,包括Mail Online(英國),New York Times(美國),Telegraph (英國),MedicalXpress(美國),Chicago Tonight(美國),Science Alert(美國),Yahoo(美國), Dirt of ASLA(美國)和Naver(日本)等。

此外,姜斌擁有超過十五年景觀規劃設計師的從業經歷,先後就職於土人景觀(北京)、泛亞國際(上海)、Peter Walker & Partner(伯克利)等知名設計機構。他曾在《一席》做社區景觀與公共空間設計更新的演講,得到廣泛的關注與認可,相關書籍《景觀賦權》(Landscape Empowerment) 已由Springer Nature出版。
梁鈞博士
香港科技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

梁鈞博士是香港科技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的副教授,擔任岩土工程離心機實驗室副主任。過去十年,梁鈞博士致力於研究通過自然條件(nature-based solution)解決土木工程領域的實際問題,包括通過種植植物降低環境惡化對土木工程基礎建設(例如,邊坡)的負面影響。他的研究成果集中論述於《植物土坡相互作用》。當前,他的研究重點轉為考慮風-樹-土壤相互作用影響下的城市樹木穩定性研究。梁鈞博士於2019年受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優青(海外)"項目資助有關研究。他目前擔任多份國際雜誌的編委,同時出任香港政府發展局綠化、環境及樹木管理組中城市林務諮詢小組委員,香港工程師學會岩土分部委員。
李智琦博士
廣州市林業和園林科學研究院生態信息所所長

李智琦,女,1979年生,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現任廣州市林業和園林科學研究院生態信息所所長,廣東廣州城市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副站長。

主要從事城市生態系統生態服務功能評估、生態監測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向的科研及技術服務,在林業園林信息化建設方面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已主持或參與20多項省市級科研或專項,主持及參與編寫標準規範5項,發表論文20余篇,參編著作1部,申請專利3項,軟件著作權5項,參與廣州市景觀建築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城市園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州城市綠地生態監測站、廣東廣州城市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等平台建設。目前正主持 "廣州市城市森林生態系統效益監測、分析與研究"等項目,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項目"中歐綠色城鎮化的城市森林應對關鍵技術研究"(2021YFE0193200)。
劉鳴博士
德累斯頓工業大學博士後研究生

南京工業大學副教授。2019年獲同濟大學風景園林學博士,同年獲中德CSC-DAAD博士後獎學金赴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深造學習。2021年獲德累斯頓青年獎學金。研究方向為城市樹木應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評價。
朴範鎭教授
忠南大學環境及森林資源學系教授

朴範鎭教授持有「林業工作的人體工學」及「森林療癒」兩個博士學位,現時在忠南大學擔任環境及森林資源學系教授。朴教授是多份國內及國際刊物的著者或合著者,並為多份知名的專業期刊擔任評審。現時,他與世界各地多個學會及學院保持緊密聯繫。朴教授對科學界貢獻良多,廣受世界各地專題專家稱許。朴教授對科學界所作的貢獻令他屢獲殊榮。他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森林環境對人類身心的療癒作用。
Ms N.T. PONG
土木工程拓展署可持續大嶼辦事處高級園境師

龐女士為英國園境師學會成員及香港註冊園境師。在服務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前,曾參與英國米爾頓凱恩斯新市鎮發展的園境設計項目。她現為土木工程拓展署可持續大嶼山辦事處的高級園境師,並曾在發展局擔任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的助理秘書長,推動創新的綠化技術。專業領域包括園境規劃、設計和項目管理、景觀及視覺影響評估、街道美化工程、可持續藍綠建設以及城市林務研究等。
史舒琳博士
清華大學景觀及建築學系助理教授

史舒琳,博士,先後獲得清華大學建築學學士、工學碩士(風景園林方向),及香港大學哲學博士(園境建築方向)學位。2012年10月至2019年8月於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園境建築專業歷任特任導師及助理教授。2019年9月至今於北京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景觀學系任助理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為益康景觀規劃設計、循證設計方法、使用後評估。擔任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園林康養與園藝療法分委會、理論與歷史分委會委員,中國花卉協會花卉景觀分會會員,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綠色療法與康養景觀研究中心副主任。具有多年科研教學經驗,在中文核心、英文SSCI/SCI期刊及高端國內外學術會議作為第一作者發表中、英文論文近20 篇,主持、參與多個科研與實踐項目,多次指導學生競賽獲獎。
Dr Alexia STOKES
法國國家農業食品與環境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Alexia Stokes研究世界各地生物羣系的樹木,聚焦於樹木的根部生長和土壤裏的生物物理互動。她運用知識為穩固斜坡土壤及改善樹木在風暴中的根部支撐,尋找解決方案。最近,Alexia致力研究土壤中的微生物互動,目標是找出地下生物多樣性與土壤結構的關係,並審視對樹木健康的影響。Alexia在英國約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發表了超過100份期刊文章,現時為法國國家農業食品與環境研究院 (INRAE Montpellier) 的高級科學家。
王成教授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及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首席專家

王成,博士,研究員,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首席專家,博士生導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城市林業》主編,中國林學會城市森林分會理事長,城市森林國家創新聯盟理事長。

長期從事城市森林,景觀生態方面的科研工作,在中國森林城市建設理論,森林城市發展規劃,城市植源性污染防治,城市森林生物多樣性等方面開展了創新性,引領性研究與實踐。先後主持完成了城市林業科研課題50余項,為北京、廣州、深圳、廈門等60多個城市編制了森林城市規劃,主持編制了《全國森林城市發展規劃2018-2025》《北京森林城市發展規劃2018-2035》《雄安森林城市建設專項規劃》和《福州市濱海新城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17-2030)》等重大規劃,主持制定《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國家標準。

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7項國家和省部級獎勵,榮獲2007年"中央國家機關優秀青年"稱號,2016年獲得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先進個人。目前正在主持"京津冀森林城市群建設規劃"、"我國城市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其動態變化"等項目,以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項目"中歐綠色城鎮化的城市森林應對關鍵技術研究(2021YFE0193200)"。
溫秀軍教授
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教授

1984年北京林學院森林病蟲害防治專業畢業,2000年東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84年7月至2008年2月在河北省林科院工作。2008年3月起在華南農業大學林學院森林保護教研室工作。主要從事松墨天牛、松毛蟲、黃野螟等森林昆蟲生物生態學、害蟲信息化學物質及其應用、害蟲無公害綜合治理技術等方面的教學研究工作。承擔主要科研項目包括黃野螟性信息素組分鑒定與信號傳導(國家自然基金項目2013-2016)、三種重要果樹害蟲性信息素研究(國家農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子課題2012-2016)及松墨天牛高效誘劑配套技術研發與示範(國家林業公益性科研專項重大項目子課題2013-2015)。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以及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河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河北省五四青年獎章。
王協力工程師
渠務署排水工程部總工程師

王協力工程師於1999年加入香港特區政府,並曾於多個部門和政策局工作。王先生現為渠務署排水工程部部門主管,帶領他的工程師、建築師和園景師團隊規劃、設計和建造多項雨水排放系統工程。王先生現正參與活化多條位於香港人口稠密地區的排水明渠,希望讓市民可以在鬧市中享受河道設施和體驗水體的多重價值,此外,王先生亦積極在其他雨水排放系統項目中實踐土地共用概念,包括將休閒空間融入雨水蓄洪池中。
肖潔舒教授
深圳市北林苑景觀及建築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風景園林設計總園林師

廣東廣州人,就職深圳市北林苑景觀及建築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風景園林設計教授級高工,總園林師,從事本專業工作33年。2019年11月獲"廣東省十大風景園林師"榮譽稱號,2016年被評為首屆深圳市勘察設計行業傑出景園師,2011年第三屆深圳市勘察設計行業"十佳青年風景園林設計師"稱號獲得者。2001年起,先後入選深圳市政府規劃局、城管局等一系列專家庫,2012年3月受聘為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勘察設計行業獎評審專家,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全國首批風景園林學科科學傳播專家,廣東園林學會園林植物與花境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城鄉規劃行業專家庫第一批專家。

曾承擔過有關颱風對園林樹木影響的研究課題,論文《華南地區園林樹木抗颱風能力的研究》獲廣東園林學會論文大賽二等獎,並發表在雙核心專業期刊《中國園林》上;2019年在粵港澳園林行業應對颱風災害論壇上作過題為《園林樹木抗颱風的因素探討》報告。

其他業績成果:主要參與國家級科技攻關課題《人居環境使用的觀賞植物評價及高功效綠化配置技術研究與示範》,為植物造景提供科學理性的基礎,有利於營造健康人居環境;擔任《圖解園林施工圖系列》第五冊《種植設計分冊》第一副主編,是國內第一本關於種植設計施工圖方面圖集與解說書籍,獲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參編《動物園設計規範》填補了國內的空白。超20個主要參與項目獲國家級以上獎項,代表作為深圳灣公園、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大鵬國家地質公園、華僑城濕地公園、福田紅樹林公園等。其中,深圳灣公園和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分別獲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IFLA)第九屆風景園林獎設計類傑出獎和風景園林獎管理類主席獎(即此類最高獎)。
張德順教授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景觀學系教授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高密度人居環境與生態節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氣候變化與景觀響應實驗室負責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客座教授,華東師範大學、重慶交通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等校兼職研究生導師,IUCN-SSC專家,中國植物學會理事 植物園分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植物學會秘書長兼常務副理事長、全國城鎮風景園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園林植物與古樹名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主要研究方向園林植物與應用、園林植物規劃設計、生態與園林規劃設計、氣候變化景觀應對、園林小氣候調控規劃、風景旅遊區規劃、城市生態基礎設施規劃等。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論文300余篇,英文專著一本、中文專著5本。主持國際合作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1項、國家重點研發項目1項、國家科技支撐項目1項。主持規劃設計建設的項目主要有濟南市植物園、海南省三亞南山佛教文化區、濟南紅葉谷生態文化旅遊區、萊蕪香山國際旅遊度假區和廣西憑祥友誼鎮平而口岸控制性詳細規劃等。
張浩博士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環境及設計學院副教授

張博士自 2014 年起一直擔任 THEi高科院,環境及設計學院,園藝樹藝及園境管理(榮譽)理學士課程主任。

張博士被公認為城市林業和城市綠化領域的領先研究員,被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Urban Forestry and Urban Greening等國際頂級期刊邀請為審稿人。過去五年,他已成功提交13項研究資助申請,資助總額超過港幣二千萬港幣。他發表了超過 35 篇科學論文和書籍,並在理論和應用層面積累了十多年的教學和研究經驗。

在 2019/20 學年,張博士在THEi高科院員工獎勵中榮獲研究員獎,以表彰他在應用研究方面的重大成就。張博士目前在THEi高科院的研究重點是城市園藝、城市林業與城市綠化、景觀生態學和恢復生態學。

張博士積極參與社區服務。受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漁農自然護理署、樹木管理處及香港大學等不同機構邀請,在不同公眾研討會上擔任主講人,推廣城市樹木保育及管理。這些公眾研討會對提高公眾對城市樹木管理的認識產生了重要影響。 在加入 THEi高科院之前,張博士是香港大學地理系的博士後研究員。他在香港大學的研究項目主要集中在城市樹木管理方面。張博士在香港中文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wcag2.1AA-v.png img-footer-logo-3.png
© 2021-2022 IUFC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