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2国际城市林务研讨会
主办机构:发展局

讲者

English | Traditional Chinese/繁體 | 主页 | 节目 | 实地考察 | 展览厅 | 媒体 | 合办机构及支持机构 | 私隐政策 | 声明 | 非文字版网页 |

Mr Matthias BRAUBACH
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环境与健康中心技术主任

Matthias Braubach (MPH/MSc)为城市地理学家和环境健康专家。他在世界卫生组织(世卫)欧洲区域办事处的欧洲环境与健康中心担任城市健康与公平技术主任。他的工作重点是应对城市环境风险对健康的影响,聚焦于把环境健康纳入城市规划的考虑因素之列、城市自然生态对健康的好处,以及环境风险及效益在城市人口之间的分布不均。他曾编辑及参与撰写多份世卫报告及学术著作,并参与多项欧盟有关城市环境、公平及健康的项目。
Professor Timothy BEATLEY
维珍尼亚大学建筑学院的Teresa Heinz可持续社区教授

Timothy Beatley是维珍尼亚大学建筑学院的Teresa Heinz可持续社区教授,已在该大学任教30年。 Beatley撰写或与他人合着的著作超过20本,包括《绿色都市生活:向欧洲城市学习》(Green Urbanism: Learning from European Cities)、Native to Nowhere: Sustaining Home and Community in a Global Age,以及《生命亲和城市:把自然融入城市设计及规划》( Biophilic Cities: Integrating Nature Into Urban Design and Planning)。他是维珍尼亚大学「生命亲和城市计划」(http://biophiliccities.org/)的总监,亦是该大学建筑学院设计与健康中心的创办人之一。
俞孔坚教授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
土人设计创办人及首席设计师

浙江金华人,1995年获哈佛大学博士,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创办了土人设计(Turenscape)并任首席设计师,创办了《景观设计学报》并任主编。为中国城科会副理事长,景观学与美丽中国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海绵城市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住建部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他把城市与景观设计作为"生存的艺术",倡导"大脚美学,"以及"天地-人-神"和谐的"土人理念,"倡导生态优先的国土空间规划途径和海绵城市及海绵国土理念,提出通过构建生态基础设施来综合解决城乡生态与环境问题。在全国200多个城市和10多个国家主持实施500多项工程。获31个国际专业领域权威奖项,大量建成项目以生态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享誉国际,曾14度获全美景观设计奖,5次世界建筑节全球最佳景观奖,3次获国际建筑奖,2次美国建筑奖,并获ULI国际城市土地学会全球杰出奖和中国第十届中国美展金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有20多个作品被收入欧美大学专业教材。获中组部和国务院侨办等联合授予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及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
陈艳博士
香港大学地理系副教授

陈艳博士,香港大学地理系副教授,香港大学中国发展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现任城市绿地设计和管理领域顶尖国际期刊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主编,国际林业研究组织城市森林单元协调员,以及中国林学会城市森林分会理事会成员。

她是国际城市林业和生态环境经济领域的知名学者,学术研究涵盖城市林业与城市生态,城市河流修复,城市环境和可持续规划,城市景观设计的环境外部性、城市环境管理和环境政策等多个跨学科及交叉学科领域。她从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战略角度,首次将城市绿地纳入城市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经济学分析,并提出城市森林在气候变化下的适应性规划,以实现生态宜居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Professor Francesco FERRINI
佛罗伦斯大学农业、食品、环境及林业系正教授

Francesco Ferrini教授为佛罗伦斯大学(意大利)农业、食品、环境及林业系正教授。他在2015至2020年间担任佛罗伦斯大学农业学院院长,并自2021年7月1日起担任大学教务议会委员及皮斯托亚植物苗圃主席。

他自1990年起在经审阅的国际学术期刊及全国性学术期刊,以意大利文及英文发表超过340篇科学及技术论文(102 篇获Scopus编入索引,影响指数 26;265 篇获Google学术搜寻编入索引,影响指数 32),并在多个国际及国家会议主持超过200场讲座。他一直致力从事植物苗圃学及城市树艺方面的研究及发展工作,与世界各地的研究员及承办商持续合作,于2009年获颁授Fabio Rizzi Award。 2010年,他荣获International L.C. Chadwick Award for Arboricultural Research Recipient。 L.C. Chadwick award 旨在表扬从事树艺研究的得奖者,肯定他们为树艺工作提供宝贵资料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2019年,他获国际树木学会颁授最高荣誉Award of Merit。这项荣誉旨在表彰得奖者在职业生涯中表现卓越,致力完善树艺工作的原则、理念及作业方式,殊堪嘉许。他自2010年起为意大利大学研究部担任农粮界相关项目的科学专家顾问。 2016年,他担任欧洲联盟、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国家联合创新及研究网络科学专家委员会委员,负责专题1「生态系统为本的适应及应变措施」研究工作。
Dr Sara BARRON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城市林务讲师

Sara Barron为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城市林务讲师,重点研究如何可重塑市区和近郊的园境,从而在森林健康与各种协同效益之间取得平衡。 Sara从事园境建筑、城市设计及城市林务多年,工作范畴跨越多个学科。她持有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园境建筑学位,专长是大规模可持续社区规划,以及气候变化研究项目。 Sara最近出任墨尔本大学伯恩利分校(Burnley Campus)的城市园艺讲师一职。
Dr Linda CHALKER-SCOTT
华盛顿州立大学校外推广部城市园艺家及园艺学系副教授

Linda Chalker-Scott 博士持有俄勒岗州立大学哲学博士(园艺)学位,是国际树木学会注册树艺师及美国顾问树艺师学会(ASCA)顾问树艺师。她在华盛顿州立大学担任校外推广部城市园艺家及园艺学系教授,并在华盛顿大学担任两个礼任副教授教席。她从事植物及泥土应用科学研究,在科学文章及大学校外推广部便览发表结果。 2020年,她获委任为《西部树艺师》杂志的新任编辑。

Linda也是以下五部书的得奖作者,包括关于破解园艺迷思的《明智的园丁》(2008年)及《明智的园丁载誉归来》(2010年)(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可持续发展的园境及花园:良好科学 – 实际应用》(2009年)( GFG Publishing, Inc.),以及《植物如何运作:促使植物做出令人意想不到事情的科学原理》(2015年)(Timber Press)。她推出的最新书籍为Art Kruckeberg《西北太平洋土生植物园艺学》的最新修订版(2019年)(华盛顿大学出版社),该书自出版以来已赢得数个国际奖项。

2018年,Linda主持由The Great Courses制作的《园艺科学》视像系列。她也是「园艺教授」的其中一员,「园艺教授」是一群学术同侪,他们通过网志及Facebook专页寓教于乐。 Linda对以科学为本的资讯所作出的教育贡献获得「国际园艺交流员」(Garden Communicators International)、「全国县级农业代理人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unty Agricultural Agents)及「国际树艺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Arboriculture)等多个团体的肯定。
董慧博士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植物研究中心主管

董慧,博士,正高级工程师,2009年毕业中国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2007年-2008年曾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加拿大圭尔夫大学(University of Guelph)从事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现任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植物研究中心主管、深圳市南亚热带植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结合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的专业基础优势,长期从事园林植物园病虫害防控和城市生物多样性研究。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主持完成科研项目9项(其中省部级6项),发表研究论文22篇(其中SCI刊源13篇),出版专著6部(其中3部获国家级出版基金资助),发现昆虫新种48个。同时,积极推动社会资源参与科普教育,提升青少年科技素养,以讲座、展览和野外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国际数蝶日”“筑梦仙湖”青少年研学夏令营、“蜜蜂与城市环境”等科学传播活动。 2020年12月在首届深圳工程师优秀科技人才评选中被认定为“优秀工程师”,2019年12月获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8年获中国植物学会颁发“IBC贡献奖”。
黄颂谊女士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园林正高级工程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传播专家及ISA注册树艺师

园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建造师、ISA注册树艺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传播专家。华南理工大学土木水利(风景园林方向)博士生。曾为澳门市政署、澳门大学、广州市、厦门市、江门市、珠海市、湛江市等多地园林技术人员讲授树木修剪、抢险及风险评估技术。主要从事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园林植物开发与应用研究。近年来,主持并参与多项生态园林相关的研究专案:广州市三种行道树倒伏危险度评价体系、美丽异木棉种质资源鉴定与花期调控、风铃木类植物种质鉴定等,在城市园林植物的安全性及观赏性的应用层面进行了更符切华南地区特性的研究。主持编写《华南地区常见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乔木卷、灌木与藤本卷)、《广州市城市防风专项规划‧城市绿化专题》、《广州市城市道路绿化树木处理技术指引》、《珠海市道路绿化树木修剪指引》等标准或指引。
姜斌博士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园境建筑学部副教授

姜斌是香港大学建筑学系的副教授(终身教授),香港大学城市环境与健康虚拟现实实验室主任,美国风景园林教育学会(CELA)研究与方法类联合主席。他是 "健康城市与健康景观"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拥有伊利诺伊大学的博士学位,具有城市规划设计、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和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多元背景。姜斌的专业知识包括建成环境与城市景观对人类健康和福祉的影响,环境正义与安全, 以及社区的景观赋权、当代景观设计等。

姜斌主持和合作的研究及设计项目受到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香港政府研究基金、中国地方政府、高校等资助。他在诸多顶级国际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发表了30余篇科学论文,在国际会议上发表了30余篇研究摘要。根据Google Scholar学者数据库,姜斌是全球风景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引用量排名第49位的学者。

他的工作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新闻(US News), 美国国家森林局(US Forest Service)、多伦多公共卫生部、美国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设计师协会(ASLA)引用或报导。他的研究工作已被全球主要新闻媒体报道,包括Mail Online(英国),New York Times(美国),Telegraph (英国),MedicalXpress(美国),Chicago Tonight(美国),Science Alert(美国),Yahoo(美国), Dirt of ASLA(美国)和Naver(日本)等。

此外,姜斌拥有超过十五年景观规划设计师的从业经历,先后就职于土人景观(北京)、泛亚国际(上海)、Peter Walker & Partner(伯克利)等知名设计机构。他曾在《一席》做社区景观与公共空间设计更新的演讲,得到广泛的关注与认可,相关书籍《景观赋权》(Landscape Empowerment) 已由Springer Nature出版。
梁钧博士
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系的副教授

梁钧博士是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系的副教授,担任岩土工程离心机实验室副主任。过去十年,梁钧博士致力于研究通过自然条件(nature-based solution)解决土木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包括通过种植植物降低环境恶化对土木工程基础建设(例如,边坡)的负面影响。他的研究成果集中论述于《植物土坡相互作用》。当前,他的研究重点转为考虑风-树-土壤相互作用影响下的城市树木稳定性研究。梁钧博士于2019年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优青(海外)"项目资助有关研究。他目前担任多份国际杂志的编委,同时出任香港政府发展局绿化、环境及树木管理组中城市林务咨询小组委员,香港工程师学会岩土分部委员。
李智琦博士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生态信息所所长

李智琦,女,1979年生,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现任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生态信息所所长,广东广州城市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副站长。

主要从事城市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生态监测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向的科研及技术服务,在林业园林信息化建设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已主持或参与20多项省市级科研或专项,主持及参与编写标准规范5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1部,申请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5项,参与广州市景观建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城市园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城市绿地生态监测站、广东广州城市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等平台建设。目前正主持 "广州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效益监测、分析与研究"等项目,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中欧绿色城镇化的城市森林应对关键技术研究"(2021YFE0193200)。
刘鸣博士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博士后研究生

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 2019年获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博士,同年获中德CSC-DAAD博士后奖学金赴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深造学习。 2021年获德累斯顿青年奖学金。研究方向为城市树木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评价。
朴范鎭教授
忠南大学担任环境及森林资源学系教授

朴范鎭教授持有「林业工作的人体工学」及「森林疗愈」两个博士学位,现时在忠南大学担任环境及森林资源学系教授。朴教授是多份国内及国际刊物的著者或合著者,并为多份知名的专业期刊担任评审。现时,他与世界各地多个学会及学院保持紧密联系。朴教授对科学界贡献良多,广受世界各地专题专家称许。朴教授对科学界所作的贡献令他屡获殊荣。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森林环境对人类身心的疗愈作用。
Ms N.T. PONG
土木工程拓展署可持续大屿办事处高级园境师

庞女士为英国园境师学会成员及香港注册园境师。在服务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前,曾参与英国米尔顿凯恩斯新市镇发展的园境设计项目。她现为土木工程拓展署可持续大屿山办事处的高级园境师,并曾在发展局担任绿化、园境及树木管理组的助理秘书长,推动创新的绿化技术。专业领域包括园境规划、设计和项目管理、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估、街道美化工程、可持续蓝绿建设以及城市林务研究等。
史舒琳博士
清华大学景观及建筑学系助理教授

史舒琳,博士,先后获得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工学硕士(风景园林方向),及香港大学哲学博士(园境建筑方向)学位。 2012年10月至2019年8月于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园境建筑专业历任特任导师及助理教授。 2019年9月至今于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任助理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益康景观规划设计、循证设计方法、使用后评估。担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康养与园艺疗法分委会、理论与历史分委会委员,中国花卉协会花卉景观分会会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绿色疗法与康养景观研究中心副主任。具有多年科研教学经验,在中文核心、英文SSCI/SCI期刊及高端国内外学术会议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近20 篇,主持、参与多个科研与实践项目,多次指导学生竞赛获奖。
Dr Alexia STOKES
法国国家农业食品与环境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Alexia Stokes研究世界各地生物群系的树木,聚焦于树木的根部生长和土壤里的生物物理互动。她运用知识为稳固斜坡土壤及改善树木在风暴中的根部支撑,寻找解决方案。最近,Alexia致力研究土壤中的微生物互动,目标是找出地下生物多样性与土壤结构的关系,并审视对树木健康的影响。 Alexia在英国约克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发表了超过100份期刊文章,现时为法国国家农业食品与环境研究院 (INRAE Montpellier) 的高级科学家。
王成教授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首席专家

王成,博士,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城市林业》主编,中国林学会城市森林分会理事长,城市森林国家创新联盟理事长。

长期从事城市森林,景观生态方面的科研工作,在中国森林城市建设理论,森林城市发展规划,城市植源性污染防治,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开展了创新性,引领性研究与实践。先后主持完成了城市林业科研课题50余项,为北京、广州、深圳、厦门等60多个城市编制了森林城市规划,主持编制了《全国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2025》《北京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2035》《雄安森林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和《福州市滨海新城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30)》等重大规划,主持制定《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国家标准。

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7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荣获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称号,2016年获得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目前正在主持"京津冀森林城市群建设规划"、"我国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动态变化"等项目,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中欧绿色城镇化的城市森林应对关键技术研究(2021YFE0193200)"。
温秀军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教授

1984年北京林学院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毕业,2000年东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84年7月至2008年2月在河北省林科院工作。 2008年3月起在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森林保护教研室工作。主要从事松墨天牛、松毛虫、黄野螟等森林昆虫生物生态学、害虫信息化学物质及其应用、害虫无公害综合治理技术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承担主要科研项目包括黄野螟性信息素组分鉴定与信号传导(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013-2016)、三种重要果树害虫性信息素研究(国家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2012-2016)及松墨天牛高效诱剂配套技术研发与示范(国家林业公益性科研专项重大项目子课题2013-2015)。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以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五四青年奖章。
王协力工程师
渠务署排水工程部总工程师

王协力工程师于1999年加入香港特区政府,并曾于多个部门和政策局工作。王先生现为渠务署排水工程部部门主管,带领他的工程师、建筑师和园景师团队规划、设计和建造多项雨水排放系统工程。王先生现正参与活化多条位于香港人口稠密地区的排水明渠,希望让市民可以在闹市中享受河道设施和体验水体的多重价值,此外,王先生亦积极在其他雨水排放系统项目中实践土地共用概念,包括将休闲空间融入雨水蓄洪池中。
肖洁舒教授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风景园林设计总园林师

广东广州人,就职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风景园林设计教授级高工,总园林师,从事本专业工作33年。 2019年11月获"广东省十大风景园林师"荣誉称号,2016年被评为首届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杰出景园师,2011年第三届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十佳青年风景园林设计师"称号获得者。 2001年起,先后入选深圳市政府规划局、城管局等一系列专家库,2012年3月受聘为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勘察设计行业奖评审专家,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全国首批风景园林学科科学传播专家,广东园林学会园林植物与花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城乡规划行业专家库第一批专家。

曾承担过有关台风对园林树木影响的研究课题,论文《华南地区园林树木抗台风能力的研究》获广东园林学会论文大赛二等奖,并发表在双核心专业期刊《中国园林》上;2019年在粤港澳园林行业应对台风灾害论坛上作过题为《园林树木抗台风的因素探讨》报告。

其他业绩成果:主要参与国家级科技攻关课题《人居环境使用的观赏植物评价及高功效绿化配置技术研究与示范》,为植物造景提供科学理性的基础,有利于营造健康人居环境;担任《图解园林施工图系列》第五册《种植设计分册》第一副主编,是国内第一本关于种植设计施工图方面图集与解说书籍,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参编《动物园设计规范》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超20个主要参与项目获国家级以上奖项,代表作为深圳湾公园、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大鹏国家地质公园、华侨城湿地公园、福田红树林公园等。其中,深圳湾公园和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分别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第九届风景园林奖设计类杰出奖和风景园林奖管理类主席奖(即此类最高奖)。
张德顺教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教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密度人居环境与生态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变化与景观响应实验室负责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校兼职研究生导师,IUCN-SSC专家,中国植物学会理事 植物园分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植物学会秘书长兼常务副理事长、全国城镇风景园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植物与古树名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园林植物与应用、园林植物规划设计、生态与园林规划设计、气候变化景观应对、园林小气候调控规划、风景旅游区规划、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等。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英文专著一本、中文专著5本。主持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主持规划设计建设的项目主要有济南市植物园、海南省三亚南山佛教文化区、济南红叶谷生态文化旅游区、莱芜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和广西凭祥友谊镇平而口岸控制性详细规划等。
张浩博士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环境及设计学院副教授

张博士自 2014 年起一直担任 THEi高科院,环境及设计学院,园艺树艺及园境管理(荣誉)理学士课程主任。

张博士被公认为城市林业和城市绿化领域的领先研究员,被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Urban Forestry and Urban Greening等国际顶级期刊邀请为审稿人。过去五年,他已成功提交13项研究资助申请,资助总额超过港币二千万港币。他发表了超过 35 篇科学论文和书籍,并在理论和应用层面积累了十多年的教学和研究经验。

在 2019/20 学年,张博士在THEi高科院员工奖励中荣获研究员奖,以表彰他在应用研究方面的重大成就。张博士目前在THEi高科院的研究重点是城市园艺、城市林业与城市绿化、景观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

张博士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受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渔农自然护理署、树木管理处及香港大学等不同机构邀请,在不同公众研讨会上担任主讲人,推广城市树木保育及管理。这些公众研讨会对提高公众对城市树木管理的认识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加入 THEi高科院之前,张博士是香港大学地理系的博士后研究员。他在香港大学的研究项目主要集中在城市树木管理方面。张博士在香港中文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wcag2.1AA-v.png img-footer-logo-3.png
© 2021-2022 IUFC 保留所有权利。